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pdf在线体育博彩- 合法、彩票和赛马- 立即投注

日期: 栏目:体育动态 浏览:

  体育博彩,在线体育博彩,线上体育投注,最佳体育赔率,体育,体育博彩平台推荐,正规博彩平台,体育投注平台,体育投注app,体育博彩平台网址大全,体育博彩平台,体育投注平台推荐,靠谱的体育投注平台,体育投注靠谱吗,线上体育投注平台推荐,线上体育投注平台,体育博彩加密货币网站,体育赛马投注,体育投注平台摘 要 本研究依据锻炼心理学有关理论,通过调查和追踪法,对随机抽取自江西师 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蓝天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的911名(男497人,女 414人)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承诺、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调查, 并对其中3个班级学生进行追踪,8周后对获得能坚持锻炼大学生i01人(男72 ,v、 ?-≮川 人,女29人)进行追踪测查,以考察大承诺与体育锻炼关系、运动承 ,.0:囊、矿1q茂t,.;,麓哩■,^.罐吧≮v≮ 诺与压力反应、一般生活满意感之间的关系,及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压力反应, 提高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心理效应。力图为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的心理健康功能、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1.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间存在显著的性别与年级差异。大学生 体育锻炼中断原因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2.大学生的锻炼乐趣、个人投入、社会约束、锻炼机会、压力反应得分具有 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约束和压力反应得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 3.运动承诺的锻炼乐趣、锻炼机会两个因素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持 一 续年限。 4.大学生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机会呈非常显著正相关,锻炼机会得分越高,生 ^,荡,“∥、h卜,, 活满意感越高;压力反应与锻炼乐趣、个人投入、和锻炼机会非常显著性负相关, 豁Np童.k.,、 ●辱.:。;、卜 锻炼乐趣、个人投入、和锻炼机会得分越高,则压力反应水平越低。 研究追踪结果表明: 1.追踪前、后大承诺变量(锻炼乐趣、个人投入、锻炼机会)及压 力反应、生活满意感均有显著性差异。追踪后测锻炼乐趣、个人投入、锻炼机会、 生活满意感均显著高于追踪前测,压力反应显著低于前测,进一步表明规律、持 续锻炼对心理变量的强化作用。 2.大学生压力反应与其运动承诺水平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运动承诺水平越 高,压力反应越低。锻炼乐趣和锻炼机会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压力反应,并且 追踪后测锻炼乐趣和锻炼机会对压力反应的预测作用加强。 3.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与其运动承诺水平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运动承诺 水平越高,~般生活满意感越高。锻炼乐趣、个人投入和锻炼机会能够有效预测 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感,并且追踪后测锻炼乐趣、个人投入和锻炼机会对压力 : 颦 反应的预测作用加强。 7 j. 0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承诺;压力反应;生活满意感 萝 ,、 泸.■,p黪爹;秽_n.礴移尹厂 Il — 哪Y iii●l 哪9Ⅲ4舢4舢2Ⅲ2Ⅲ5 Abstract Withcombinationof anddata documentary analysis,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s has 911 statistics,this selectedfrom papersurveyed collegestudents,randomly Normal InstituteofAeronautical Jiangxi University,Nanchang Technology,BlueSky College,and Institute threeclassesfor8 NanchangCollege.Andbytracking weeks, 101 studentsare tobeabletoinsiston proved addition,this exercising.In paper andresearchestheconMnonstudentsthe meansofthe investigates college by mainly CommitmentanditsPredictiveElements LifeSatisfaction Sport Scale,General Scale. StressReactionScales.Wetofindouttherelationbetween commitment attempt sport and and commitmentstress wellas physicalexercise,betweensport reaction,assport commitmentand lifesatisfaction.Italso general discussesthementaleffectof exercisehason students’stressreactionand theirsense physical lowering improving ofsatisfactionfor furtherenrichthe Interference lire,which PsychologicalTheories. This not thetheoreticalbasisforthe health paperonlyprovide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ofthe also to theworkofthehealth collegestudents,but helpspromote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The researchshows: Students’exercise ofeach exercisetherewere 1.College frequency,time significant and differences.Students exercisecauses gendergrades Interruptphysical a and differences. significantgendergrade Students’exercise 2.College fun,personalinvestment,social constraints,training scores、)~ritllthe opportunities,stressresponse verysignificantgenderdifferences, socialconstraintsandstress rateswitha difference. response verysignificantgrade to 3.Movementexercise forstudentsoftwofactorsCan fun,exercise opportunities sustainedof exercise. effectivelypredict periodphysical Students’、析th forlifesatisfactionwas 4.College trainingopportunities significant the the the positivecorrelation,trainingopportunitieshigherscore,the life higher andexercise satisfaction;stress investment,and response fun,personal training Wasa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exercisefun,personal and the the lowerthelevelofstress trainingopportunities score,the higher response. The shows: Tracking 1.To trackstudentsbeforeandafterthe andthestress of campaignpromises response each were variable,lifesatisfaction different.Commitmenttothe significantly movement satisfactionWas thanbeforethe post—test variables,life significantlyhigher Was lowe·thanthe further test,thepressureresponsesignificantly pretest.This III mdlcate8 the last tO sports training therole strengthenofthe psychoiogicalvariable. 厶UonegeStudents’stress responselevelof commitmenttotheir movement was vcry slgmficantcorrelation:the negative the higherlevelof sport ComIIlitnl眦tllelower thestress response·Trainingforfun opportunitiesand exercise on pressurestudentsto predict to response post-test and track training training forfun opporttmitiesand of stress predictorsresponse strengthened. 3·C0llegeStudents’andtheir life general satisfaction,level of侧coI砌jtmentwaS very slgnificant positivecorrelation:the thelevelof higher sport commitIllent‘廿1e mgher life generalsatisfaction·Exercise fun,personal investmemand training for oppom衄tlesstudentstopredict life general satisfaction,and post.teSt砌Iling 咖kfun,personalinvestmentand for trainingopportunitiesthe of predictiont王le enhanced roleofstress response. Key wbrds:c。11ege Student,Physical Exereise,Sp。rt Commitment,s仃ess Reacti呱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IV 目 录 中文摘要…………………………………………………..I 引文摘要…………………………………………………III 目录…………………………………………………….V 引言…………………………………………………….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2 1运动承诺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2 1.1运动承诺概念………………………………………….2 1.2运动承诺理论模型………………………………………2 1.3运动承诺研究综述………………………………………3 1.4运动承诺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5 2压力反应概念及研究综述……………………………………6 2.1压力反应及相关概念的界定……………………………….6 2.2压力反应研究综述………………………………………8 3生活满意感及其研究综述……………………………………9 3.1生活满意感相关概念…………………………………….9 3.2生活满意感测量工具…………………………………….9 3.3生活满意感研究综述……………………………………10 第二部分调查研究………………………………………….13 l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13 1.1研究目的…………………………………………….13 1.2研究假设…………………………………………….13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3 2.1研究对象…………………………………………….13 2.2研究方法…………………………………………….13 3调查结果……………………………………………….14 3.1大学生体育锻炼各相关变量的统计描述……………………..14 3.2大学生各测试变量得分的性别、年级差异……………………16 3.3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持续年限的预测……………………….16 3.4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各测试变量的得分差异分析……………..17 V 3.5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生活满意感的关系……………..19 第三部分追踪研究………………………………………….22 l研究目的与假设………………………………………….22 1.1研究目的…………………………………………….22 1.2研究假设…………………………………………….22 2研究对象与方法………………………………………….22 3,追踪结果……………………………………………….22 3.1追踪样本前、后测各测试变量的得分比较……………………22 3.2运动承诺对压力反应、生活满意感的预测…………………..23 第四部分分析与讨论………………………………………..26 第五部分结论……………………………………………..30 第六部分创新与不足………………………………………..31 参考文献………………………………………………….32 附录……………………………………………………36 致谢……………………………………………………40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41 VI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己l吉 JI 目 当今社会,竞争同趋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重,大学生的压力状况亦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有关大学生因为压力过大所引起的种种不良现象和后 果,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心理 危机。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 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面影响。心理压力反应是指在压力来 源的持续作用下,个体产生能被主观意识到的,身心方面消极反应的过程。大学 生心里压力反应有以下几方面组成:负性情绪、身体不适、不良行为、认知问题。 而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的评估和 生活满意感的认知评价后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它由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组 成,既可以反应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发展状态,是积极心 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关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对压力反应及生活满意度均有相关关系,但是,随 着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的增加,体育锻炼的退出现象也日益严重。对锻炼行为的 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这些理论基本上来自于 其他学科,例如: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自我效能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模型等等。相关的实证 研究证实,应用这些理论以及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和预测身体锻炼行为。 我国有关学者在这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态度一行为综合模型。总而言之 在现有的这些理论模型中,对体育锻炼坚持最有针对性的应该是运动承诺理论。 运动承诺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Scanlan(1993)提出的。运动承诺理 论是直接关注关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理论模型,是对体育锻炼锻炼坚持最 具有针对性的一个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构建在美国竞技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是以 ● 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验证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承诺理论对美国 青少年运动员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图和前因具有良好的测量和解释作用。 本文将把运动承诺理论运用于大众健身,主要是用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其 坚持性,并探究在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对大学生压力反应的影响、对大学生 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以及运动承诺、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运动承诺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1运动承诺概念 专业术语,因此,承诺可定义为个体对于执着于一种活动或关系的意向和在心理 上对这种活动或意向的依恋。由于运动行为的坚持对运动成就和锻炼效果的重要 性,因此运动承诺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运动和锻炼心理学的前沿研究对象。 的。这一理论是直接关注关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一个理论模型,对体育运 动坚持性最具有针对性。运动承诺理论模型构建于美国竞技体育的背景之下,以 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运动承诺理论对美国青少年 运动员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图和前因具有良好的测量和解释作用。Scanlan将 运动承诺定义为“渴望和决心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Ⅲ。 运动承诺理论的基本思想来源是社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中关于心理承诺 的理论构想。这些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心理承诺反映了个体在 一个行为过程中甚至是面对逆境时促使行为举持的因素。心理承诺被认为是描述 忠诚度的态度的结构组成之一,有助于解释个体行为的持续以及人际关系的持续 与稳定,可以预测实际行为的忠诚度,心理承诺的后果是实际行为,包括某种关系 的持续、工作的变动和体育锻炼咯持瞳删。目前,心理承诺已经在组织承诺和工 作承诺等领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1.2运动承诺理论模型 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Scanlan等人在运动承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 承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认为:运动承诺是由运动乐趣(SportEnjoyment)、参 与机会(Involvement Investments)、社 Opportunities)、个人投入(Personal 会约束(SocialConstraints)、参与选择(Involvement 因素决定。在Scanlan的研究中,运动乐趣定义为对体育运动过程和经历的积极 情感反映,表现为快乐、喜欢和有趣等一般化的情绪;参与机会定义为只能通过 继续参与体育运动才能获得的宝贵机会;个人投入定义为投入到当前体育运动中 且停止体育运动不能得到恢复的,:志些个人资源;社会约束定义为某种社会期望和 2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规范,它能使参与者产生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责任感:参与选择定义为相对于继 续参与当前的体育运动,首选的其他活动的吸引力。 运动承诺模型(Scanlan,1993) Scanlan等人对运动承诺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假设:运动乐趣和运 动承诺呈正相关,参与机会和运动承诺呈正相关,个人投入和运动承诺成正相关, 参与选择和运动承诺呈负相关,社会约束和运动承诺呈正相关。Scanlan在用结 构方程模型检验这一理论时,因为参与选择不方便测量,所以这一结构在最后模 型检验中被抽掉,只验证了理论模型的4个前因结构,即运动乐趣、个人投入、 参与机会、社会约束。检验结果表明运动承诺的4因素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和解释 运动承诺。运动承诺与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之间的关系假设得到了验 证;但是,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与初始假设相反的结论:社会约束与运动承诺为 负相关H吲。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所以5个因素相 应地分别为锻炼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锻炼机会。 1.3运动承诺研究综述 1.3.1运动承诺在竞技运动中的研究 - 殷恒婵和周之华用运动承诺模型研究了北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倾向 性。结果表明运动倾向性5因素模型比较符合北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其中运动 乐趣、个人参与、参与机会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约束几乎没有作用嘲。 Scanlan等人以运动承诺模型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量表 的信度检验上,个人投入分量表内部一致性并不理想。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 与机会都和运动承诺呈1:相关,但社会约束部分与运动承诺没有达到显著性相 关,性别与年龄对运动承i哼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硕士学位论文 运动乐趣和个人投入能够解释运动承诺总体方差变异的58%。因此可以证明,青 少年的高运动乐趣和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于体育运动中,将会带来较高的运动 承诺,并且与参与体育运动的坚持性有极大的相关。 对象,同样以结构方程模式来检验运动承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承诺模型 有非常好的拟合指数(CFI=O.918),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参与选择外的 四个决定因素,能够解释68%的方差变异量m。 1.3.2运动承诺在身体锻炼领域中的研究 陈善平、李树茁等人以186名大四学生为样本,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法 对Scanlan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进行了跨文化效度和跨样本效度的检验。根据运 动承诺理论的概念以及参考Scanlan的量表,编制了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 的运动承诺及预测变量的量表,通过对量表的信度、效度的检验和分析,结果支持 了Scanlan等人提出的因子结构。通过对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结构检验,验证了 模型能够较好地用于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行为意图,具有较好的跨文化 效度和跨样本效度。运动承诺以及锻炼条件能够很好的预测和解释大学生体育锻 炼行为。在另一项研究中以运动承诺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法建 立体育锻炼坚持机制的概念模型,提出个体行为坚持的认知决策理论框架。通过 对1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运动承 诺是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锻炼动机定向、锻炼 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其中锻炼效果 评价的决定作用最大;在影响因素中,个人投入、运动能力、参与机会、社会支 持、锻炼条件和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行为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而社会约束、 运动风险、制度约束和参与选择表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认知到的个体和 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是作为心理决策的前因变量,通过3个心理决策过程的中介 作用,调节对锻炼坚持性的承诺程度隅1。 丁庆建等人有关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结果表 明,运动乐趣、参与选择和个人投入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有正面效应,社会 约束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有负面效应。即社会约束越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 炼的倾向性越不明显,这说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体育活动有较强的自主性, 受外界的影响较小或者不受外界要求和干预的影响p,。 宋校能等人在基于运动承诺的城市居民有偿体育锻炼坚持研究结果表明:较 高的满意感、较高的个人投资、较高的社会支持、较少的参与选择、较少的社会 约束,将带来较高的体育锻炼坚持水平n驯。 诺量表(SCM)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检验运动承诺模型在健康俱乐部的参与者中 4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实用价值。结果发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归的结果也表明有四个因素(介入机会、个人投资、运动乐趣和社会约束)对于 承诺的预测达到显著…’。 由此可见,由于个体参与目的、参与动机以及参与环境的不同,竞技运动参 与者和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心理状态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运动承诺在身体锻炼 领域的研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定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个体 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其他的个体相关变量,如性别、年龄以及个体背 景等也可能会对参与身体锻炼的承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在研究中对大 学生的性别与年级变量进行了一定的考查。 1.4运动承诺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Scanlan等人在2003年的相关研究中,在原有的5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社会支持’’一项,把这一模型扩展为6因素模型,在他们的这一研究中,社会支持 被定义为感觉到来自他人对参与运动的鼓励和支持。他们认为社会支持可促进锻 炼承诺。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结构n21驯。 Maureen(2001)在关于研究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承诺的决定因素过程中,在 ℃ 一 原来运动承诺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社会支持和 认知到的能力两个因素,并且相应地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在这个修订模型中, 把运动乐趣作为其他变量影响运动承诺的调节变量来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模型都是可以接受的,相比较而言,修订后的结构模型在理论上比原有模型 更好n43。 Wilson Philip在2004年用运动承诺理论模型作为指导概念框架,探索了运 动承诺模型在身体锻炼领域的应用,并检验了体育锻炼承诺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承诺的5个因素在体育锻炼领域也是有效的,他们认为锻 炼承诺应该存在“自愿的和“必须的”两个维度;结构方程分析5个前因变量 能够预测承诺这两个维度的总体方差变异的31%和51%,锻炼频率只能预测总体方 差变异的12%;锻炼乐趣和个人投入能够预测承诺的两个维度,而参与选择和社会 约束只能预测必须的承诺;自愿的承诺是锻炼行为的唯一的预测因子n钔。 适用于身体锻炼情境的“身体锻炼承诺量表”。以428名身体锻炼参与者为研究 对象用结构方程模式(SEM)的方法进行研究,检验身体锻炼承诺与锻炼行为之间 的关系。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五个决定因素的作用。其中, 满足感和个人投入均能有效地预测两种不同特性的承诺(自愿的和必须的),而 社会约束和参与选择只能预测必须的承诺。另外,研究还发现只有想要的承诺和 硕士学位论文 锻炼行为有相关性,从而可以证明高内在动机和坚持锻炼行为呈正相关n引。 近年来,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运动承诺的概念逐步被细分为3类:运 动组织承诺、运动职业承诺、身体锻炼承诺。从身体锻炼坚持性的角度出发,身 体锻炼承诺是针对一般意义的体育锻炼,并不强调身体锻炼的具体运动项目或活 Exercise 动组织形式。因此根据运动承诺的定义,身体锻炼承诺(Physical Commitment)可以定义为体育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 态,简称锻炼承诺。在本研究中的运动承诺特指此锻炼承诺。对专业运动员来讲, 由于某项体育运动实际上就是他们的职业,因此他对这项运动的承诺本质上就是 职业承诺。对于体育俱乐部成员来讲,他们持续参与俱乐部的相关运动项目,一方 面是由于他们对运动项目的承诺,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他们对某一俱乐部这个组织 的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组织承诺。 有关运动承诺理论的局限性研究,陈善平等人认为借鉴运动承诺模型关于运 动承诺的理论思路和探索运动承诺决定因素的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体育锻炼的坚 持和退出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技术路线,但是,直接采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体育锻炼 的坚持和退出现象可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在体育锻炼情景下,模型的预 测能力远不如对运动员的相关研究,可能是因为最初的测量模型是以运动员为研 究对象进行构建的,对普通人的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解释和预测力不强,因此,需要 针对体育锻炼情景重新构建测量模型。其次,由于这是一个心理模型,该模型对 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行为干预手段考虑不够,考虑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可能 会增加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力。再次,该模型是一个预测模型,没有表明与身体锻 炼坚持有关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n刀 综上所述,尽管运动承诺理论是建立在运动员基础上探讨其体育运动坚持 性,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运动承诺对于普通人的体育锻炼亦有一定的预测和解释 作用。为此,本研究假设在体育锻炼情景下,个体运动承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 度上会影响着人们体育锻炼参与及坚持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压力反应和生 活满意感。 , 2压力反应概念及研究综述 在有关心理压力的研究中,心理压力反应、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概念容易 混淆,本研究中为了明确“心理压力反应”即研究中的压力反应这一概念,有必 要对这几个概念加以区分。 2.1压力反应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心理压力的概念及内容 压力(stress)源于物理学术语,也译为应激,在工程学和建筑学上指负荷。 心理学取向的压力概念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 6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美国的心理学家Lazarus认为所谓心 理压力(psychologicalstress)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 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Lazarus的压力定义具 有更高的概括性,是压力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概念。 ∥ 目前,在心理学的学术教科书中,压力(stress)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 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 (2)指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种 反应组型; (3)指刺激与反映的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经认 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多数心理学的研究中的压力指第三种解释:压力是个 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 受,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即演变成个人的生活压力。如此 看来,所谓“压力,事实上是指压力感的意思。 2.1.2心理压力反应的概念及内容 . 王明辉、张淑熙(2003)“应激研究综述’’中有关于心理压力反应的描述性 定义为:心理一生理反应主要是指各种情绪反应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个体产生 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指标,高血压、头痛、失眠、溃疡等生理指标n引。 。 压力反应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压力反应可能表现为一时的情 绪反应,也可能是一个逐渐累积变化的过程,从而引起个体生理的、行为的以及 认知反应的变化。大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 -1铸’,。. 的问题,都与压力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压力反应是其“心理危机”的开 端。因为国内外关于压力的研究中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压力反应的操作性定义,为 了研究方便起见,本研究主要选取心理学视角,将压力定义为:当环境或内在要 求超出个体的适应性资源时所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其表现为生理、 心理和行为的理解和强度的区别乜引。可见,心理压力反应是由压力源引起的生理 反应、心理反应以及行为等的改变。它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 个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这些应对过程是发展 的,会提高并趋向成熟。 2.1.3心理压力感的概念及内容 心理学教授张春兴将心理压力感定义为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 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担别。 张林、车文博等人(2003)认为,心理压力感主要是指个体面对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 压力源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啷1。 这样看来,压力感实际上是个体对压力源的一种内在主观感受,即个体自我 感知被压力源困扰的程度。心理压力感和压,JJ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压力反 应比压力感更客观,更外.显化,更容易观察。 7 硕+学位论文 2.1.4心理危机的概念及内容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 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有研究认为心理危机表 现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强调心理危机是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个体运用惯 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所面临困境时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过渡状 态,危机可由重大突发事件引起,也可由长期的心理压力所致,在危机状态下, 个体会出现一些列负性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如果危机反应长时间得 不到缓解,便会引发心理疾患和过激行为的产生;动态则强调心理危机是一种心 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危机具有心理状态失衡、个体资源的匮乏、认知反应的滞 后性等特征,是个体发展中原有平衡状态的打破,而新的平衡没有建立的过程担¨。 因此,心理危机可以理解为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并提出两条评估标准:首 先,必须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其次,出现严重不适感,引起急性 情绪扰乱(如烦躁、恐惧、焦虑、抑郁)、认知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 碍)、躯体不适(如头昏、头痛、腰酸背痛)和行为改变(如失眠、不愿与人接 触等一般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但这些表现均未达到精神疾病程度,不符合任何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2.2压力反应研究综述 2.2.1压力反应结构和特点的研究 余锡祥在关于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大学生的压 力反应由8个维度组成;大学生的压力反应存在男女差异,公办、民办高校高校 差异,城市农村生源差异,另外家庭条件、科类对大学生压力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压力反应有相对不稳定性和变化性眦3。 叶向阳在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 心理压力反应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和自杀倾向。大学生 团体中至少有30.1%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压力反应,38.5%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 的学习能力下降反应,32.2%的大学生出现疲劳无力等躯体不适反应,27.8%的 大学生被或多或少的负性情绪所困扰,大约4%的大学生有认为生活没意义或者 有过自杀的想法,有1.1%的大学生总体压力反应达到严重的程度旧31。 陈宝佳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大学生压力反应症状整体表现程度较轻,其中, 躯体情绪问题表现最为严重,其次是学习能力下降、性格偏执倾向,再次是消极 厌世心态。女生的躯体情绪问题比男生更严重;二本大学生的消极厌世心态比其 它学校学生严重;城镇大学生的躯体情绪问题比乡村学生更严重;年级差异不显 著Ⅲ1。 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压力反应状况较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较 为严重∞压力反应。因此,如何处理好高校里部分大学生压力反应较为严重的现 8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象,是高校及相关心理辅导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2.2.2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主要采用成熟积极的压力应付方式。如宋淑娟“大学生 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2004)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遇到 困难和挫折时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问题解决,其次是求助,再次依次是幻想、 退避、合理化,最少用的是自责乜射。 韦有华和汤盛钦(1997)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 包括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并表现出较大的 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啪3。 军医大学的4786名在校学员进行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汹],张林等人根据自编的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间卷(2005)进行的调查,瞳明杨俊茹、张磊“大学 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2005)都表明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主动、 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2005),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咖]。 3生活满意感及其研究综述 3.1生活满意感相关概念 目前,关于生活满意感的概念已基本达成共识。生活满意感(1ife satisfaction)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 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的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 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生活满意感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成分,是幸福感的一种补 Diener,1984)。生活满意感可分为一般生活满意感和特殊生活满意感两种,一 般生活满意感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特殊生活满意感是对不同生活领域 的具体评价、如社会关系满意度、学校满意度、自我满意度等。生活满意度在理 论上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组成部分口¨。 生活满意感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范畴。而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 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 标。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关于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用生活满意感代替主观幸福感,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 们对自身生活满意感的认知和评价,选取的维度大都包括一般生活满意感和具体 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生活满意感来预测推测主观幸福感,认为 生活满意感较高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应地较高b2删。由于条件和水平等因素 的限制,本研究中的生活满意感指的是一般生活满意感。 3.2生活满意感测量工具 : 9 硕+学位论文 目前,我国有关于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研究大多都是直接引用国外的相关量 表,例如Leungh在1992年编制的“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该量表为7级李科特量 表,共6个条目,选项从O一6,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一完全同意的依次过度。 另外,美国学者Huebner编制的“多维学生生活满意感量表是目前应用的最为 广泛的关于青少年生活满意感的测量工具。但由于文化等方曲的差异,在引用这 些未经修订的量表时,其信度和效度有待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研究需 要,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测试量表,并取得 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王宇中等人编写了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评定量表。该量表将大学生的生活满意 感分为6个项目,包括2个部分,前5个项目是客观满意感,第六项是主观满意感, 每个项目都采用7级李科特评分。使用该量表在全国选择24所高校的近1900名学 生作为考察对象进行测试后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大学 生个人生活满意感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定工具Ⅲ1。 田丽丽将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翻译成中文版,其中综合考虑了文化差异因 素。该量表分为学校、家庭、朋友、自我、生活环境五个因子,每个因子代表一 个生活领域。总体看来,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的中文版是一个信效度较好且比较 容易操作的自评量表,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测量工具口51。 张兴贵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共有36个项目,量表包含家庭、 学校、学业、环境、友谊、自由六个维度,采用7级李科特评分。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构想效度m1。 综上所述,这些问卷或量表在内容和理论构建上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 较符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因而在国内得到了一定 的推广和应用。 3.3生活满意感研究综述 3.3.1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跨文化与跨区域研究 国外最早关于生活满意感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关于这一问题 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已逐渐由介绍引进 向深入探索转变,并且围绕我国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相关 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进行的跨文化 比较研究;二是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跨文化研究充分地表明,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大学生生 活满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严标宾等人对中国、美国和香港三个具有不同文化倾 向的国家和地区进iJ:比较,结果发现美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香港和内地 的大学生,而香港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又高于内地大学生,对生活满意感的男女 生得分比较也发现了相同的地区差异结果口利。 10 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邱林采对包括北美南美、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在内的36个国家的8007 名大学生用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尼泊尔、日本、韩国 等亚洲国家的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感相对较低,瑞士、加拿大、荷兰等欧美国家 的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相对较高。结果还发现个人主义国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感水 平高于集体主义国家;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生活满意感,但 相比较而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更为丰富东亚国家的大学生却表现出较低的 生活满意瑚。。 3.3.2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有关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 业、生源、自我、自尊、人格、压力、应对方式、体育锻炼等。 张文仙等采用生活满意感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 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性别、年级 在大学生生活满意感方面存在显著性的主效应;专业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存在非 常显著性的主效应。锻炼参与对生活满意感有非常显著性的主效应。常参与锻炼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平均得分均高于不常参与锻炼的大学生。研究表明,经常参 加锻炼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显著高于不常锻炼的大学生。特殊专业学生的生活 满意感均分最高,其次是文科、理科;特殊专业、文科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显著 性高于理科大学生。研究表明,理科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显著性低于其他专 业的大学生聆引。 许昌的研究显示校园体育氛围是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重要预测指标,它不 仅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通过体育锻炼影响人际关系和身 体自尊从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m,。 自尊是生活满意感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这一结论在已有的研究中被反复的 验证:生活满意感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 感也相应地较高;同时,庄凡等人的研究还发现生活满意感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性 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的使得其生活满意感也较高,应对方式是大学生生活满意 感的保护性因素H㈨,

标签: